首页>新闻动态>学会新闻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创造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新辉煌 ——中国国际法学会2018年工作综述

更新时间: 2019/02/02 来源: 点击数: 2209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伴随着新年钟声的余音,2018年渐渐归于沉寂。我们把中国国际法学会过去一年的故事刻印下时间的坐标,供未来回首。2018年,中国国际法学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紧紧围绕外交工作大局,团结全体国际法同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学会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展现了新气象。

 

一、举办“改革开放40周年国际法工作座谈会”,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再出发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81228日,外交部和中国国际法学会在钓鱼台国宾馆共同举办了“改革开放40周年国际法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开创国际法工作新局面,服务改革开放新征程》的主旨讲话。

座谈会由外交部副部长孔铉佑主持。获得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的外交部法律顾问、联合国国际法院前院长史久镛法官、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前主席张月姣法官到会,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副会长徐宏、孙吉胜、余劲松、秘书长张爱宁、有关中央国家机关负责人和资深国际法专家近五十人与会。

杨洁篪在讲话中指出,国际法工作在国家整体对外工作大局中积极作为,为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取得发挥了重要作用。杨洁篪指出,40年来,我们广泛参与国际条约和机制,参加了几乎所有政府间国际组织,加入了500余项国际公约,运用法律和条约搭建广泛领域的合作平台,促进我国与世界交融发展、共同进步。我们运用和发展国际法,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我国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通过和平谈判与周边邻国解决陆地边界和海洋划界问题。我们广泛深入参与国际经济、金融、环保、网络、极地、外空等各领域全球治理规则制定,引领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积极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努力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我们积极运用法律规则,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决反对其他国家干涉我国内政,坚决遏制和打击一切形式的分裂行径,打造打击犯罪、反恐、追逃追赃等法律合作网络,积极维护海外利益,推进“一带一路”法治保障。我们始终高举国际法旗帜,倡导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法体系,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积极履行国际责任,成为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杨洁篪说,40年来,我们在运用国际法保障和推进改革开放方面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早在擘画改革开放蓝图之初,党中央就明确要求加强对国际法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观察和规划改革发展,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类规则。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对国际法工作的战略部署,有力地发挥了国际法工作对改革开放的服务和促进作用。我们运用国际法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规则保障。我们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及其实施细则、完善“一带一路”法治保障体系,以此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始终坚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同时尊重得到普遍认可、公正合理的国际规则,研究和解决中国涉外法律实践问题,中国既在与世界的交融互动中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的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也为当代国际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始终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正确义利观,决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我们始终坚持以国际法明是非、促和平、谋发展,坚持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搞双重标准。杨洁篪表示,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国际法工作也面临新形势。从我国自身发展看,中国广泛和深入地参与国际体系,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发挥更大作用;我国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大,发展日益与世界融为一体,国内发展与外部规则及其演变的互动更为密切,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包括国际法在内的涉外法律工作,在更高水平上维护国家利益,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从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看,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蔓延,现存国际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大国竞争博弈日趋激烈,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规则经历深刻震荡,国际竞争中的法律因素前所未有地突出,这就要求我们更好运用国际法,妥善化解外部风险挑战,为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争取有利外部环境。杨洁篪强调,我们要深刻把握新一轮改革开放对国际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努力开创中国国际法工作新局面。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主动将国际法工作融入国家发展规划,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服好务。要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涉外立法,更好适应和促进新一轮改革开放。要加强国际法合作机制建设,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扎实法治保障,将其打造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国际合作平台。要进一步用好国际法,坚决抵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继续坚定维护我国领土和海洋权益,织密反腐败和追逃追赃、打击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的法律网络,不断丰富和完善保护我国公民和企业在海外合法权益的法律手段。要创新我国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等新理念在国际关系中更好发挥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辟新境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要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规则制定,充分运用国际法促进国际合作、公平正义的内在功能,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要不断加强涉外法律工作的交流协商。注重发挥国际法专家智库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国际法人才培养,提升国际法工作的整体水平。

黄进在发言中,代表中国国际法学会和国际法学界同仁,热烈祝贺史久镛大法官和张月娇大法官入选国家表彰的百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荣获“改革先锋称号”及“改革先锋奖章”;对他们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国际法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致以崇高的敬意;号召全体国际法同仁向两位大法官学习,学习其坚定的理想信念,厚植的家国情怀,高尚的品德修养,睿智的专业才华,不懈的奋斗精神。黄进在讲话中建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统筹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要把我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要加强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要将涉外法治体系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下大力气培养一批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国际法律事务的国际法治人才。在参与全球治理方面,要高扬弘扬法治、尊重人权、坚守正义、维护和平的大旗,要提高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依法处理涉外经济、社会事务,增强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总之,中国要从现行国际法的学习者、追随者、适应者,或者说现行国际法的遵守者、践行者、受益者,转变为现行国际法的维护者、建设者、贡献者。黄进说,中国国际法事业发展也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史久镛大法官和张月娇大法官已经为我们作出了好榜样,跑出了好成绩。我们这一代人也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也为下一代人,奋力跑出一个好成绩!

 

二、进行换届选举,制定发展规划,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推动学会工作更上层楼

 

(一)完成学会换届选举

2018年是中国国际法学会换届年。519日上午,中国国际法学会在北京国二招宾馆举行第三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进行中国国际法学会第十届全国理事会换届选举。

时任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李适时首先在大会上致辞。李会长在致辞中指出,自他担任学会会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外交部领导下,经全体国际法学人共同努力,中国国际法学会奋发务实地推进中国国际法事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捍卫国家利益方面,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主动配合外交部开展对外合作,办好相关国际、国内研讨会、专题会;在繁荣发展国际法学和研究方面,重点抓好“一会”、“一刊”、“一网”;在培养壮大国际法人才队伍方面,着力办好中西部青年国际法师资班,设立国际法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项,尤其是激励青年学子的奖项;在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方面,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贯彻落实党的外交政策和重大举措,加强秘书处党建工作,依法按章程召开会员大会、常务理事会,修改完善章程,健全单位会员制度,主动争取有关方面支持,加强学会财务管理。李会长指出,学会工作取得的新进展和中国国际法学研究取得的新成就,都是全体国际法学人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敢懈怠、不断开拓、共同努力取得的。李会长对长期致力于学会工作的各位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年刊主编、执行编委和秘书处同志们表示感谢。李会长感谢外交部特别是条法司对学会工作的悉心指导、有力领导和全力支持;感谢学会秘书处驻地外交学院的领导和师生;感谢多年来协同承办学会年会的国内各院校师生和关心学会工作的各有关单位领导和同志们。最后,李会长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学会工作,继续保持对学会工作的密切关注和热情投入,为繁荣发展中国国际法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时任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徐宏代表外交部领导对学会举行换届大会表示祝贺,并主持了换届选举。本次会员代表大会首先对学会新一届理事会候选理事建议名单进行表决,选举产生了中国国际法学会第十届全国理事会理事。新一届理事会随后举行了第一次全国理事会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国际法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教授当选为中国国际法学会新一任会长,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李鸣教授、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徐宏司长、外交学院副校长孙吉胜教授、商务部条约法律司李詠箑副司长、中国人民大学余劲松教授、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张海文研究员、复旦大学张乃根教授、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肖永平教授等八人当选为学会副会长,外交学院张爱宁教授当选为学会秘书长。

本次中国国际法学会换届工作是依据相关法规和《中国国际法学会章程》的规定,在外交部的领导和组织下进行的。中国国际法学会新一届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已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获国家主管部门外交部批准,并在国家登记管理部门民政部履行了备案手续。

(二)制定学会发展战略规划

制定学会发展战略规划是新一届常务理事会在其第一次会议上决定要做的工作。为此,学会成立了一个中国国际法学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小组。2018915日,该小组在西安召开“中国国际法学会发展战略规划研讨会”,对学会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讨论。会后,学会秘书处对会议讨论成果进行了整理,形成《中国国际法学会发展战略规划大纲》(草案),经会长审定后提交1014日召开的会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提交122日召开的学会常务理事会进行审议并通过。未来五年,学会工作将以《规划大纲》为主线开展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继续打造年会精品;建立若干国际法专题委员会;拓展国际法学术成果发行渠道;扩大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建立国际法特色的公共政策研究平台;建设国家高端智库;培养青年国际法人才;加强学会文化建设;构建现代学会制度等等。上述工作并非都要立即实施、齐头并进,但要坚持自强不息、追求卓越,不忘初心、久久为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有所作为、有所不为,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实施,稳步推进。

 

三、举办高端国际研讨会,提升学会国际影响力

 

(一)联合主办"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合作与参与"主题国际法研讨会

2018524日至25日,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南海研究院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海洋法律与政策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合作与参与”主题研讨会暨弗吉尼亚大学海洋法律与政策中心第42届海洋法年会。

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联合国副秘书长兼法律顾问米格尔·塞尔帕·苏亚雷斯通过视频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和弗吉尼亚大学海洋法律与政策中心副主任迈伦·诺奎斯特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李鸣在闭幕式上致辞。

国际海底管理局秘书长迈克·洛奇、国际海洋法法庭庭长白珍铉、联合国海洋事务和海洋法司高级法律顾问路基·桑托索苏、亚洲—非洲法律协商组织代表李世光等国际组织的嘉宾和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奥地利、挪威等17个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近200名学者和官员参加会议。与会人士围绕亚太地区海洋合作、海洋环境保护、航行自由、海上搜救、航道与航运安全、渔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等当前海洋法和海洋治理领域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广泛探讨。

此次为期两天的会议将对促进国际法和海洋治理领域国际学术交流、加强海洋法治和推动亚太地区海上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二)联合主办2018年“连通畅行:保环境、营正商、解纠纷”主题国际法论坛

201876日至7日,中国国际法学会和亚洲国际法律研究院(AAIL)在香港联合主办了“2018•国际法论坛”。本届论坛以“连通畅行:保环境、营正商、解纠纷”(Sustainable Connectivity: Go GreenDeal Clean Talk Peace)为主题,集中探讨近年来中国企业在跨国跨区营商时经常遇到的国际法问题。这也是中国国际法学会继2016年与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在港合办海洋争端解决国际法研讨会后,连续第三年与香港机构联手举办高规格国际法研讨会。

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出席论坛并在开幕式上致辞。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特派员谢锋、中联办副主任陈冬、国际法院副院长薛捍勤、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主席郑家纯、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司长郑若骅、亚洲国际法律研究院主席梁定邦出席论坛并讲话。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通过视频发表主题演说。来自世界各地的法律专家和学者200余人出席论坛。

本届论坛设置了三场研讨会,分别以保环境、营正商、解纠纷为主题。世界贸易组织贸易环境处处长林益和、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郑若骅、香港特区廉政专员白韫六发表主题演讲。

论坛旨在通过举办研讨会,让更多人对国际法有更多认识,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开放连通、合作共进,集思广益,共同建设绿色、廉洁的“一带一路”,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实现国际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协办“一带一路”法治合作国际论坛

201872日至3日,中国国际法学会协助外交部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了“一带一路”法治合作国际论坛。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开幕式并作演讲。来自 “一带一路”参与国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实务界代表共350余人与会。本次论坛是中国首次就“一带一路”法治合作主题举办的高规格论坛。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加强法治合作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能够继续加强交流,开展合作,促进协调,共同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走深走实贡献力量

 

四、组织撰写出版批驳南海仲裁案裁决专著,坚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国际法治

 

20185月,中国国际法学会组织撰写的《南海仲裁案裁决之批驳》(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 A Critical Study)中英文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牛津大学出版社同时在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以专刊形式出版英文本。

20131月,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就中菲在南海有关争议单方面提起仲裁。中国自始认为仲裁庭对有关诉求没有管辖权,坚持不接受、不参与所谓仲裁,始终反对推进仲裁程序。在仲裁庭于201510月和20167月分别作出两份裁决后,中国政府均当即郑重宣布,仲裁庭有关裁决是无效的,中国不接受、不承认。中国国际法学会作为全国性国际法学术团体,始终关注这一涉及诸多重大复杂法律问题的仲裁案。学会组织力量,以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和国际实践为依据,对仲裁庭所作裁决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仲裁庭明显没有管辖权,其裁决缺乏基本的事实和法律依据。

《南海仲裁案裁决之批驳》一书的出版,是数十位学术权威和中青年学者,数百个日日夜夜,本着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充分的论理、扎实的论据,对国家利益的坚定维护,对国际法治的真正追求。这一历史性文献是中国国际法理论和实践具有开创意义的重大成就,是运用国际法维护国家主权和权益的成功典范。

 

五、继续倾力打造年会精品,尝试建造特色学术论坛

 

(一)主办以“新时代、新使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中国国际法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

2018519日至20日,中国国际法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承办。来自外交部、商务部、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海洋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政府机构和实务部门以及全国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等从事国际法教学和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学生共500余人参加了本次盛会。

本届年会的主题为新时代、新使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国际法学会当选会长黄进教授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王稼琼教授分别在年会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国国际法学会2017年度“中国国际法学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获奖名单见学会网站:www.csil.cn)。年会开幕式由李鸣常务副会长主持。开幕式结束,年会进入大会主题报告环节,外交部条法司司长徐宏、商务部条法司副司长李詠箑分别为大会作主题报告(报告内容见学会网站:www.csil.cn)。外交学院副校长孙吉胜教授主持大会报告。

519日下午至20日下午,年会分议题讨论在各报告厅分组进行。本次年会分组议题讨论共计16场次,89位主题发言人。与会专家、学者就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的以下议题进行了研讨:新时代国际法理论创新、海洋与极地国际法问题、司法机构与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国际法与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法、网络空间的国际法问题、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公约、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及国际商事仲裁、“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经济法的创新、国际投资法律的变革与创新、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与中国的作用、中美贸易冲突与国际法的作用以及国际金融法学的变革与创新等。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周年,本届年会特别设置了焦点对话专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石静霞教授主持了对话,外交部条法司副司长马新民、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肖永平教授、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局级审判长宋建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赵健、吉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志鹏教授五位嘉宾,围绕“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国际法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主题,进行了精彩高效、信息量极为丰富的互动讨论。

520日下午,本届年会顺利闭幕,闭幕式由学会秘书长张爱宁教授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石静霞教授和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李鸣教授分别致闭幕词。闭幕式现场举行了“国际法新锐奖(中国国际法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学生论文奖)”颁奖仪式(获奖名单见学会网站: www.csil.cn)。

(二)联合主办年度“东湖国际法律论坛”

20181124日,中国国际法学会与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中国贸促会法律事务部在武汉共同主办了第三届“东湖国际法律论坛。论坛以“国际投资贸易秩序:挑战与重构”为主题,研讨当前国际投资贸易风险防范、国际投资贸易合规审查、国际投资贸易争议解决等法律问题。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外交部、中国贸促会、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各大高校、知名律所以及企业界的260余位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参会。会后论坛组委会决定,以后将每年举办一次“东湖国际法律论坛”,使其成为一个长期的常态化的年度国际法论坛,论坛的主办方有三家: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武汉大学。

 

六、继续做好年刊编辑出版工作,进一步拓宽国际法学术成果出版渠道

 

(一)出版《中国国际法年刊》(2017

在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国际法年刊》(2017)于20181月中旬顺利完成组稿、编审和其他出版前期准备工作,5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目前,年刊编辑部正在进行《中国国际法年刊》(2018)的组稿和编审工作。

今年年刊编辑部工作人员有所变动,江国青教授因眼疾于今年六月请辞《中国国际法年刊》主编,考虑到实际情况,学会接受了江国青教授的辞呈。今年十月召开的会长办公会决定正式任命年刊原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柳华文研究员接任主编工作,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朱利江教授接任副主编工作。年刊执行编委仍由北京大学法学院陈一峰副教授担任。同时,外交学院也已经给学会秘书处批了一个专职秘书编制,目前正在招聘过程中。十月会长办公会同时决定适当调整年刊编委会成员,并设年刊编委会主任一职,由学会副会长余劲松教授担任。

(二)申办《国际法学刊》杂志

《中国国际法年刊》每年只有一期,而且有时无法作为核心期刊成果被认可,多年来学会一直想拥有自己的期刊,今年正好有一个机会。原世界知识出版社(世知社)主办的一个期刊《世界遗产》需要更换合作伙伴,希望与外交学院合作。外交学院经过讨论,决定与世知社合作。在外交学院的支持下,世知社正在走申请变更程序,将《世界遗产》更名为《国际法学刊》,该刊将由外交部主管、外交学院和中国国际法学会合作主办,既是外交学院的正式学术期刊,也是中国国际法学会的会刊。申办过程不容易,为促成此事,外交部条法司和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所)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如果申办成功,外交部条法司徐宏司长将担任该期刊主编,20193月发创刊号。创刊号由外交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和国际法系具体承办,同时外交学院也将成立专门的期刊编辑部负责期刊以后的编辑出版工作。

 

七、寄语2019

 

2018年,国际关系风云激荡,国际法律秩序受到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冲击。旧有的行将逝去,新生的尚未形成,未来充满极大的不确定性。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考验着中国国际法人的智慧和能力。

维护普遍公认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维护多边主义。冷战结束后,国际法的发展呈现出迅速、多元、不确定性的特点,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律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如此,国际法的基本框架没有变,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法体系和全球治理机制的核心地位没有变。中国国际法学者应推进更好地维护以联合国体系为核心的国际秩序,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推动国际规则制定过程的民主、平等、公正。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国际法支撑。国际法是跨文化的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话语体系,是国际社会成员意志和利益的协调。国家重大对外政策和理念的提出,要想获得国际社会其他成员的认可和接受,需要国际法的支撑,需要用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去阐释和落实。要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法基础理论研究,要正确阐释、宣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秩序和国际法治构建过程中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是与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是共商共建共享、互利合作共赢。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遵守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平等互利原则,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但这不意味着中国不维护自己的利益。要以各方都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国际法律规则和制度来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和维护自己的利益,以最大程度减少阻力,让“一带一路”行稳致远、走深走实。要了解“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沿线各国的法律规则和制度,研究既有国际法规则和制度哪些可以为我所用。要特别加强争端解决机制的研究,善于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

加强国际法人才的培养。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地位和作用的不断增强、海外投资体量的不断增大,需要更多国际法专业人才系统地规范地阐述中国的立场;需要更多国际法人才充实到国际组织之中和关键位置上去;需要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国际法的专家、法官、仲裁员和律师去解决具体问题,维护国家利益。要改变国内目前国际法专业“人多势不众”的局面;要将培养高端国际法人才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要制定长远规划、建立特殊机制、出台鼓励性政策,要舍得付出。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走过改革开放40年,迎来新中国70华诞。过去的40年,老一辈国际法先贤,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殚精竭虑,希望使中国国际法理论与实践能够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并为此奉献了毕生精力。新时代中国国际法人,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守正笃行、久久为功。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2019年,让我们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振奋昂扬向上的精神,精诚团结,砥砺前行,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